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患者唯一能够自我控制的致病因素。
根据近些年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吸烟
☆ 使外周血管病的患病危险增加10~16倍,
☆ 使间歇性跛行发病率增加4倍,
☆ 使截肢风险增加2倍,
☆ 使下肢末端旁路移植手术失败风险显著增加。
☆ 70%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吸烟有关,几乎所有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都与吸烟直接相关。
吸烟造成心血管疾病发病年轻化,使首次发生心肌梗死时间提前10年,使冠心病的患病危险增加2倍,使急性心肌梗死患病风险增加最高达7倍,且与吸烟量呈线性关系,即使每日吸烟5支,急性心肌梗死风险增加40%。
人群越年轻,吸烟的相对危害越大。
60岁以上吸烟者冠心病相对危险增加2倍,而50岁以下吸烟者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增加5倍。
吸烟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使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死亡相对风险增加1.76倍。吸烟使猝死的相对危险升高3倍以上,是猝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吸烟使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增加90%,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增加190%。 吸烟者戒烟后,对身体健康有诸多益处。
据观察统计,戒烟后: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发生率降低16%。
☆ 戒烟2个月,血压和心率开始下降;
☆ 戒烟6个月,心血管疾病各危险参数值降低、动脉僵硬度改善;
☆ 戒烟1年,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50%。卒中再发危险降低20%,
☆ 戒烟5年后,卒中再发危险降到与不吸烟者相同。
☆ 吸烟者长期戒烟后,使冠心病远期死亡风险降低36%,远高于任何一项其他二级预防措施,使心肌梗死后的死亡风险降低46%。
戒烟是挽救生命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吸烟者戒烟,是防范各种血管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因此,帮助吸烟者成功戒烟,动员全社会了解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获益等相关知识,利用各种渠道包括临床医生接诊患者时、医学科普讲座、各类科普文章和各种学术会议等,将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获益深入讲解,并使其成为吸烟者成功戒烟的强动力,不仅是临床医生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要积极做好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戒烟教育,临床医生更应做好对患者的近期随访支持和监督,以提高血管病患者的戒烟成功率。